Categories: News

[新聞] 該給熊孩子怎樣的暑假?

秒變後媽
  
  璇子(化名),上海媽媽,白領,有一個4歲的小男孩。放暑假之前,她就為在讀幼兒園小班的寶貝挑選了幾個培訓班:溜冰訓練、圍棋課、拼音識字課、英語口語外教課,保證兒子每天都有“節目”。她還在說服兒子再上一門小提琴課。


  朋友們覺得她是一個“虎媽”,讓寶貝兒子暑假過得比上幼兒園還忙,但她會反駁,還有不少比自己更“雞血”的媽媽。她見過一個家長,給孩子報了八個培訓班,從語數外,到藝術音樂,再到體育鍛煉都“包圓”了。“我跟身邊的同事朋友交流,有小孩的家長會趁著假期報幾門培訓班,什麼都不報的是稀有物種。”
  璇子自忖已經將培訓班數量控制在合理範圍,每一項都有必需性:溜冰是為了讓孩子鍛煉身體,這個不能省;拼音識字和英語是敲門磚,這兩樣公立幼兒園都不教,但考名校這些技能是“標配”——“家長們都說,拼音、1500識字量、英語會話必須具備”;圍棋和小提琴是為了讓孩子陶冶情操,“不趁著幼兒園多學學才藝,等上小學就忙著補課沒時間了”。
  家長界公認的真理:牛娃有多牛,比的是父母有多拼。這句話最好的註解就是在暑期。璇子覺得,補習班的授課對像其實是家長,不少媽媽陪著孩子去上課,用DV把課程內容錄下來,回去再一遍一遍教孩子,不然靠一個小時的課程內容,孩子根本就吃不透。
  “孩子成長不但要拼爸,還要拼媽,拼爸是拼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和社會資源,拼媽就是拼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時間精力投入。”身為一個職場媽媽,璇子雖然平時工作很忙,但還是兢兢業業地陪娃上課,她不敢放縱自己和孩子,度過一個安逸而悠閒的暑假,卻看著其他同齡人爭分奪秒充電,兩個月後趕在兒子前面。
  有時她也覺得很無奈,忙碌一天回到家,還要打起精神幫孩子復習培訓班的功課,陪寶寶親子閱讀,有時孩子不配合,教了幾遍也學不會,她不由會火冒三丈。但對孩子發完脾氣,自己又後悔心疼。“我們媽媽圈有個流行詞叫’秒變後媽’,就是前一分鐘還囡囡乖、囡囡好親個不夠,但後一分鐘孩子不肯配合學習,馬上拉下臉訓斥,連打帶罵逼著他學習,像後媽一樣。”
  偶爾璇子也會“回歸原點”,想想自己最初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是不是真的要這麼拼。“我對兒子的要求底線是做個好人,對社會無害,生活得快樂,但慢慢不自覺就會往上加碼。​​”不少家長都有同樣的心理,對孩子的“最低綱領”是生活平凡快樂,但又朝著“最高綱領”努力——功課拔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談吐舉止人見人誇,隨時抱一堆獎狀獎杯回來。
  無形之中,家長們也在互相較勁。璇子看到朋友圈的媽媽們曬娃,A娃考上了某某名校,B娃贏了什麼比賽,C娃小小年紀出口成章,都會感到芒刺在背。不想讓自己孩子落後同齡人,只有把手裡的鞭子握得更緊。“朋友圈曬娃的結果就是家長們互相刺激,大家比著賽著變得更雞血。我有時也會發兒子樂高積木的作品,別人看到說不定就默默給孩子報了個樂高班。 ”
  家長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打擾”著別人的生活,結果就是,大家一起夾裹在洪流之中湧向各種培訓班。

信息不對稱
  
  家長的“雞血”是培訓班的生存價值,另一個價值是看護孩子。
  如果你是一個時間充裕的全職媽媽,會選擇用培訓班把孩子的暑期時間填滿,還是抽空陪他出門逛逛博物館,或是親近大自然?璇子的答案是後者。從某種程度來說,培訓班起到了一部分暑托班的作用,讓職場爸媽在工作日把看護孩子的責任移交給機構。
  和很多家長一樣,璇子對於用培訓班打發孩子的暑期生活也很無奈。雖然不少家庭都有老人幫忙帶孩子,但老人只是保證孩子吃飽穿暖的生理需求,未必能擔任一個合格的啟蒙教師角色。再加上老年人多數寵溺孫輩,難免會縱容孩子在電視、iPad和iPhone的陪伴下度過一天天假期。“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官,他會判斷誰對他松,誰對他嚴,不能指望老人來管束教育孩子。”璇子說。
  如果有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不少家長也願意減少幾個培訓班,讓渡一部分孩子的時間給各種素質教育活動。但充斥朋友圈的消息是,某某家長為了報上一個少年宮名額,半夜在機構門口排隊,讓人不得不感嘆暑期活動杯水車薪。
  對此,上海市教委德育處副處長江偉鳴表示,事實並非如此。“暑期活動供應量很大,今年市教委、市文明辦等開設了近千項暑期活動項目菜單,精心挑選部分在《新民晚報》《解放日報》《文匯報》上整版刊登。”
  今年暑假孩子們手上有兩本活動小冊子,一本是市教委和校外聯牽頭製作的《上海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家庭護照》,護照上列出全市83個場館和企業,對持有護照的孩子免費開放,兩名家長享半價優惠。另一本是《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手冊》,21個中職院校放出一大批職業體驗項目,孩子們可以通過網上報名參加,體驗西點師或動漫設計師的一天。此外,上海市300多所市級學校少年宮開發了500多個活動項目;各個街道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也有不少各具特色的暑期活動。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團市委設​​立了400​​多個愛心暑托班看護孩子。
  為什麼有這麼多暑期活動資源,家長還是抱怨搶不到?
  江偉鳴認為,主要是家長學生和活動主辦方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雖然我們在活動宣傳方面盡了很多努力,包括在平面媒體刊發活動菜單,在移動電視上播放暑期活動宣傳片,在網絡媒體發布報名信息,還找微信大V來推送活動預告,但還是有不少家長和學生沒有及時得到信息。
  “過去學生和家長養成了習慣,等著學校組織暑期活動,不太關心通過社會其他渠道發布的活動信息,可能就錯失了報名時間。”江偉鳴說。比如家庭護照的發放,一部分是從市教委發放到各區縣,再由區縣教育局發到轄區內的學校,再分到學生手上。另一部分是面向社會發放,家長可以在網上報名申領。
  易班博雅網負責向社會發放“家庭護照”,該網站是由上海市校外聯和易​​班發展中心共同推出的中小學校外活動平台,於2012年6月正式上線,匯集了滬上知名校外實踐場館,給中小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校外場館實踐平台。負責人王莉影告訴《新民周刊》,“我們前期通過各個平台來宣傳家庭護照,第一篇關於家庭護照的微信在易班博雅的官微上發布,閱讀量有60萬。家長可以通過網站或微信平台申領護照,我們第一批護照發了10天,每天有近3000家長來指定點領取護照。” 

僧多粥少?
  
  暑期活動整體供給量並不小,但某些熱門的活動確實存在“僧多粥少”的現實情況。
  上海市文明辦未成年人處處長蔡偉民表示,上海暑期活動的存量資源並不少,足夠覆蓋到全市中小學生,但如果家長總是想掐尖最熱門的項目,永遠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如,若是家長只盯著熱門的專業少年宮,那麼確實會覺得資源不夠,但是300多所市級學校少年宮和大批區級學校少年宮也有很多精彩活動,能夠滿足大部分孩子的暑期需求。
  舉個例子,進才實驗小學2012年首批入選市級學校少年宮,副校長楊麗莉表示,學校少年宮總體上可以滿足本校學生暑期活動的需求,還能提供一部分名額給該校所在的聯洋社區。學校一到五年級有2900多名學生,暑期學校少年宮課程以短長期相結合,有一日課程,比如組織小記者團去報社參觀;有密集型授課,暑期開設了20多個興趣班,每個班為期兩週左右;也有周期型課程。
  “暑假前學校對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做了調查了解,大致有三分之一學生假期出國或去外地,三分之一已經由家長安排了其他培訓班,剩下學生有需求的話都能報上學校少年宮興趣班。”楊麗莉說。
  但是最熱門的項目還是很搶手。學校會向專業機構購買一些精品課程,比如體育摩登舞,很快被一搶而空。還有和清華優才合作的一些課程,比如針對一年級的小小建築師、二年級的小小工程師,也擁躉無數。
  “很多熱門課程都需要專業教室,比如美術教室、書法教室、茶藝室、舞蹈房、管弦樂排練廳等,報名這些課程的學生很多,但硬件資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擴容,所以會出現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進才實驗小學教導處副主任陸瑛說。
  從另一方面來看,合理控制暑期活動供需比例,也是為了更大程度發揮資源的價值。今年上海市教委一共發放了30萬本家庭護照,全市符合申領條件的中小學生有100萬,也就是說有30%的孩子可以拿到護照。
  上海市教委透露,有家長問為什麼不發100萬本,因為沒有那麼多需求,有些家長放暑假會帶孩子出國或回家鄉,不需要申領家庭護照。而且,如果人手一本,家長未必會很在意,反而會造成資源浪費。有時飢餓營銷也是有必要的,家長只有盡過努力去申領,才會在乎護照的價值,物盡其用。
  
應試“緊箍咒”難脫
  
  儘管精彩豐富的暑期活動就在孩子們的指尖,但不少學生還是不得不撲進培訓班的懷抱。暑期前夕,在輔導機構的報名點,經常能看家長大排長龍。
  一些網上的攻略和家長之間口耳相傳的經驗,把大家逼得心急火燎。
  真真假假的傳言逼著家長在假期把孩子往培訓班送。應試教育的“緊箍咒”在,培訓班永遠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教育專家熊丙奇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中表示,現在升學制度還是強調學生的分數,按照單一的成績評價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到了假期,不管學校還是家庭,都不可能讓孩子度過一個真正快樂輕鬆的暑假,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會抓緊這段時間對孩子進行補課,學習和考試相關內容。家長用各種培訓班填滿孩子的暑假,往往搞得學生假期比上學還累。這是很無奈的現實。
  “有些孩子並不願意去參加補課班,父母幫他做了選擇了相應的課程,強迫孩子參加,孩子帶著反抗的心情去參加,補課效果也不好。這是需要教育制度改革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如果不改,每年到了暑假就會重複這個話題。”
  熊丙奇補充道,在現有教育制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家長應該改變關於孩子成才的觀念,應該把假期的時間適當交給學生。“我們不說全部交給學生自由安排,但應該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他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包括社會實踐體驗、遊學或是公益活動,這也是我們現在素質教育評價的一部分。”
  “就算是要上補課班,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孩子共同商量,一起進行選擇。家長要對學生進行學業規劃教育,平時學生的學習時間都是讓老師和家長規劃的,如果學生假期也不能自己規劃,就沒辦法培養自我規劃、自我管理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對他開學之後的學習以及未來的發展都很重要。”
  另一些情況下,家長也不希望孩子的暑假時間都花在課業上,願意讓孩子學一些才藝,雖然看似和主課不相關,但多少抱有考級加分的期望。這些家庭傾向於充分利用暑假兩個月的時間,讓孩子經過培訓班的調教,技藝更上一層樓。而學校少年宮的才藝課程興趣重於技能,難以滿足這部分家庭的需求。
  “學校少年宮有不少才藝方面的課程,比如繪畫、戲劇、合唱、書法、芭蕾、管弦樂等等,但是兩週的課程安排,主要是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對這門藝術有一個大致了解,如果孩子感興趣,可以再深入學習。”楊麗莉說。比如上管弦樂班的小朋友,有些是帶著玩的心態,也有些家長會再給孩子報一個專業培訓班,讓孩子進步更快,以期進入校管弦樂隊。
  反過來說,暑期活動要從培訓班手中爭取到孩子們的時間,也要不斷突破局限,越做越精良。比如一些場館和教育基地設計的活動方案很有趣,但在實踐過程中,場館的工作人員習慣給成年人講解,不懂得用兒童化的語言來和小朋友交流,效果就要打折扣。“有一次我們參觀植物園,園方請了自然科學領域的教授來為小朋友們講授植物知識,初衷非常好,但專家教授們的專業性講解讓初次走進植物大世界的低年級學生不太容易理解。”
  
規劃生活比分數更重要
  
  熊丙奇的觀點得到越來越多家長認同,把一部分假期時間交給孩子自由支配,遠比排滿興趣班對孩子更有益。不少成功家長的經驗裡,都有培養孩子自主獨立性這一條。
  自從女兒常帥2010年考入哈佛大學,常智韜就成了教育典範,特別是當媒體報導出他與“虎媽”蔡美兒相對立的溫柔育兒法,“貓爸”就成了他的暱稱。
  這位網絡紅人說起女兒常帥小時候的暑假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女兒的獨立性。“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會自己坐公交車去練舞蹈,暑假去舞蹈班也是她自己去,我和她媽媽工作比較忙。”對跳舞的長期堅持成為常帥後來被哈佛大學順利錄取的一個加分項。
  常智韜表示,在女兒小時候,暑期內容一般分三塊,一塊是課業,她雖然很少去參加補課班,但學校佈置的假期作業會認真完成,並且自己會拓展學習。一塊是興趣愛好,她一周有好幾天會去練舞,沒有舞蹈課時自己也會在家練基本功。除了舞蹈之外,常帥也會閱讀爸爸給她推薦的書目。第三塊是社交,常智韜長期從事出版業,結交了不少文化界的朋友,他經常會利用假期帶女兒去同事朋友家拜訪。
  “常帥小時候我們住在單位大院裡,整個樓都是年輕人,只有她一個孩子,這些叔叔阿姨都特別喜歡她,經常逗她玩,所以她從小就很開朗外向。”後來搬出單位大院,常智韜也會經常帶女兒拜訪各行各業的朋友,讓小孩子聽著大人聊天,有時她也會插幾句嘴,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這對塑造女兒的性格,開闊女兒的眼界都有好處。“她從小就對不同行業有一些概念,我們通過讓她跟不同的人接觸,讓她自己判斷她所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生活方式。”
  這些內容使女兒的暑假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從長期來講對孩子成長的意義也遠大於補課。“現在很多家長比較短視,一到暑期就給孩子報一堆班,這些課程或許可以讓孩子的成績提高幾分,但每個選擇都是有成本的,孩子失去了培養其他能力、開拓眼界的機會,從長遠來講是得不償失。”常智韜說。
  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家長把孩子的暑假時間都包辦了,孩子就失去了提升規劃時間、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
  “常帥小時候過暑假,我們給了她充分的自主權,沒有硬塞給她很多培訓班,她也確實把自己的假期生活打理得​​很好。上午自己去少年宮學舞蹈,中午回到家吃飯,下午自己做完定量的暑期作業,看一會兒書,或者看一會兒《貓和老鼠》,自己在那裡嘎嘎笑。”
  得益於從小養成的習慣,女兒的生活一直很有計劃性,自我管理能力、執行力很強,她把這樣的好習慣帶到了哈佛。她除了修心理學和經濟學兩個學位的課程,還有各種實習和社團活動,雖然每天很忙碌,但她告訴爸爸,自己每天早起半個小時做瑜伽。有賴於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常帥大三就成為中美學生領袖論壇主席,畢業拿到哈佛商學院MBA入學offer,以及麥肯錫諮詢公司的工作offer。
  楊麗莉也認為,家長過多干涉孩子的假期生活,為孩子製定暑期課程表,孩子只會是一個被動的執行者,沒有規劃生活、自我管理的實踐機會。“如今的孩子不會管理屬於自己的時間,我看到很多孩子微信裡發文:暑期好無聊,誰來陪我玩?還有孩子終日與遊戲為伍。因此孩子的假期生活需要在成年人的幫助下合理分配,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勞逸結合,動靜相宜,這也是為將來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礎。學校少年宮只是豐富假期生活的一部分,提供一種’加餐’,家長和孩子要學會自己選擇,讓自己的假期快樂、充實、豐富、有意義。”
  “當然,現在越來越多高學歷家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願意讓孩子做一些主。我們不妨從制定家庭護照的攻略開始,讓孩子自己劃出想去的場館,上網做好攻略,然後帶爸媽一起去。”王莉影建議。
  
鏈接:楊絳談教育:言傳不如身教

  2011年楊絳先生100歲生日時,接受了《文匯報》採訪,談及她對教育的看法。楊絳先生出生於書香門第,長大後上清華、牛津,父母家訓是:如果有錢,應該讓孩子受好的教育。
  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動的,孩子在父母身邊最開心,愛怎麼淘氣就怎麼淘氣,一般總是父母的主張,說“這孩子該上學了”。孩子第一天上學,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書包,欣欣喜喜地“上學了”!但是上學回來,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師哄得好。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她學外文,有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未查著,跑來問爸爸,鍾書不告訴她,讓她自己繼續查,查到第五部詞典果然找著。

earth

Share
Published by
earth
Tags: 才藝興趣

Recent Posts

[新聞] 廢的很剛好!荒蕪廢校大改造 變身親子共學寶地!

「這所學校,廢的很剛好!」新北...

8 年 ago

[新聞] 芭蕾女孩愛上跆拳 張喬閔全國賽踢金

八里國小畢業生張喬閔,上月30...

8 年 ago

[新聞] 孩子有好「表現」才可「表演」?

大兒子初學小提琴,老師說要舉行...

8 年 ago

[新聞] 培養孩子才藝的最佳年齡,這個階段寶寶會學的更好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人人要學一...

8 年 ago

[新聞] 國際少兒模特賽澳區報名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十三行文化...

8 年 ago

[新聞] 員林大同國中蔡皓宇 從跟屁蟲變小蛙后

跟屁蟲變成小蛙后!彰化縣員林市...

8 年 ago